2011年8月17日星期三

文摘 - 「這樣教孩子當然錯了」第五章

都是為了你--過度的遷就與溺愛只會害了孩子.

自私是一種心理現象, 但人是理性的動物, 能夠調控自己的負面思想和性格, 能夠將這種自私的思想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在不損害別人利益的情下盡可能為自己著想, 這無可厚非。
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 孩子受到家長的竉愛甚至溺愛, 就會滋生出自我中心的思想, 在沒有人和孩子爭奪的環境, 就很難主動產生分享意識.
也有家長認為在這個社會中人還是自私一點好, 以為這樣就培養了孩子的競爭意識, 硃不知這些行為大錯特錯, 自私心理膨脹, 會導致強烈的佔有欲, 一旦目的不能達到, 就可能產生各種不正常的病態心理, 對周圍一懷有怨恨.
自私也是人際交往的大障礙, 沒有人會願意和一個自私的人交朋友, 沒有朋友, 不能融入團體的人是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的。
而人處於自私這種負面情緒中, 情緒難以愉快, 常年如則會傷神傷身, 導致各種精神上和身體上的疾病。

你的孩子有自私傾向嗎?
  1. 對喜歡吃的東西吃個不停, 不會主動給爸爸媽媽吃。
  2. 喜歡強調「我的」這個概念。
  3. 做事斤斤計較愛講條件。
  4. 缺乏對弱小動物和老弱、殘障人士的同情心。
  5. 好勝心和嫉妒心強。
  6. 團體適應能力較差,沒有關係特別好的同伴。
  7. 做事猶豫, 缺乏果斷性。
  8. 多疑,認為大家的言行都是針對自己而發出。
  9. 喜歡收到禮物, 郤不送出禮物。
  10. 不體諒他人。
  11. 經常對父母提出要求, 不能滿足就會不高興甚至哭鬧。
以果有五項以上, 孩子自私性格已經養成, 要立即糾正。

方法:
  1. 重視平等: 將平等概念傳授給孩子, 讓他意識到自己並不特殊, 沒有權利要求大家為他犠牲付出, 自己也應該為家庭盡力。
  2. 提倡分享: 教導孩子尊重老人關愛父母, 鼓勵將自己的東西讓給自己所愛的人, 不要說:"你看爸爸給你買什麽?", 孩子會以為是專門買給自己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從一起玩的過程體驗快樂。
  3. 適度回報: 對孩子的分享行為作適度回報。
  4. 正視佔有欲: 不可迫孩子和別人分享, 如果孩子不願意, 家長要再教育.
  5. 管理欲望: 讓孩子知道不是每個願望都可以得到滿足
君子不言利, 中國傳統文化至今影響著我們的教育方式, 有些家長會認為不應也不需和孩子談錢, 但沒有父母的正確教導, 孩子很難形成正確價值觀。親情是偉大, 不求回報的愛, 很多家長降低生活水平去買禮物, 久而久之, 孩子會視犠牲作平常或理所當然。

管理孩子的欲望: 孩子一開始本身是不知道對錯的, 他只是表達一種本能「我要」, 如果父母有求必應, 就會給孩子不正確的暗示: 我的要求都應該得到滿足。適當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讓他們學會考慮把自己的要求是否恰當, 學會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要求.

取得和管理零用錢:
基本: 一定畀的部份
+額外津貼: 表現良好
+目標獎金: 達標 (e.g. 考試好)
+加班費: 做EXTRA WORK
+福利: 大事情孩子買不了的, 可申請由家長買

鴉有反哺之義, 羊有跪亂之恩, 當父母無限度滿足孩子的要求, 不自覺當父母的府出理所當然。

感恩是一種品質, 由內而外的情感,
Yes: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
Yes: 重視節假日: 在節日教導孩子送禮物或卡給相關的人, 比如春節向爺爺奶奶表逹敬意和祝福, 讓他們思考為什麽要這麼做, 引導他回憶這些人為他做出的事情, 養成孩子對對方的幫助和愛心存感激並付諸行動的習慣。
Yes: 在對比中感知幸福, 可以帶孩子到孤兒院參觀, 引導他們幫助別人, 讓孩子在對比中體會自己的幸福
No: 把感恩物質化
No: 等有能力了回報: 不要老對孩子說「以後你有了錢要買媽媽好看的衣服」, 感恩是一種心態, 教育孩子隨時表逹對別人的愛, 比如自製禮物, 節日送上祝福, 都能培養他感恩的心。
No: 不主動表達: 要鼓勵孩子主動去表達, 如果只限於心頭, 感恩的作用就少了很多, 生活的美好也要失色不少。

--
甘楓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enius and stupidity is that genius has its limits." - Albert Einstei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