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星期三

Devil Kam Fung

why mama won't write in this blog anymore, KY, that's 'cos of your loving dad love to Delete what I write all the times.. why I will still write something on it? right? I can't even write something to remember how you growth!

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

2歲

今年2歲, 正是政府派市民6000元的大日字, 今日媽媽下午決定同你食Buffet! 傍晚再去看天空, 好似很悶, 欲是由你爸爸安排的. 昨晚, 你對媽媽承諾了2歲不講大話, 不亂發皮氣, 聽媽媽話, 唔知對不對現, 不過媽媽都會幫你做個好孩子. 下星期也是你開學的大日字, 全斑最細的是你, 媽媽擔心你比人撞親, 記得事事小心, 媽媽真的很愛你. 媽媽怕你大個了會悶, 問你要不要BB陪你, 你立即"豬"嘴, 要求媽媽只有甘怡, 看來, 媽媽最好只錫哂甘怡.

甘怡兩歲了

女兒,

生日快樂, 轉眼你已經兩歲了, 由你出世得幾磅重的"BB", 弱不禁風, 傻頭傻腦的樣子, 到你現在重卅磅, 手腳靈巧, 大膽嘗試各樣東西,又古靈精怪的"小朋友", 過程算是有驚無驗!

嚟緊你要返學啦, 希望你會鍾意返學, 識到自己的朋友仔, 但又唔好學壞喎! 當然, 最緊要係希望你繼續身心健健康康咁成長!

之前你見到爸爸媽媽吵架, 又或者爸爸說話很大聲, 可能會令你驚, 不過我希望你漸漸明白, 我和你媽媽吵架或者爸爸如何鬧你 (怎至有時打你), 我都是一樣的愛你, 一樣的會保護你!

你兩歲了, 我對你的照顧, 會漸漸由日常起居飲食, 轉為性格、學識和興趣的培養, 爸爸媽媽各有優缺點, 各有學識, 希望你能學到我們的優點,了解並避開我們的缺點, 你有什麼東西有興趣, 我們有能力的話都會畀你試一下, so far 你似乎身手不錯, 或者給你多點運動課; 不知上學之後能否看到你也有良好的學習能力, 到時你告訴我們你想學什麼吧。


你的爸爸

2011年8月18日星期四

勇敢嗎

甘怡昨日見同齡的小朋友爬入繩網陣, 心有不甘, 入了去, 卻不敢爬出來, 最後, 由友人幫她爬出來, 面上帶有眼淚兩行. 不到1分鍾, 甘怡自己又話要入去, 不到兩分鐘, 媽媽爬入救出. 今早, 上Playgroup, 又話好驚!? "劉哂計", 媽媽一句"你死梗, 下次爸爸同你上". 老師立即走過來, "小朋友都是喜歡媽媽多一點." 我心想, 最驚的都是老師, 上學期爸爸上了一堂, 老師仍然非常難忘, 因為甘怡哭不停. 今日下午, 甘怡爬上兩層樓高玩Slide, 最先兩次, 一定要媽媽陪, 之後, 媽媽決意不陪, 她站著想了2分鍾, 最後自己爬了入去. 媽媽為她的勇氣高興, 正值有個媽媽問, 你的女兒多大呀? 我說不到兩歲. 她說"你的女兒很叻, 我的女兒5歲還在上面害怕中" 我相信甘怡一定唔識寫字才這麼勇敢.

2011年8月17日星期三

文摘 - 「這樣教孩子當然錯了」第七章

不要緊, 沒關係 -- 無原則的寬容只會助長不良習慣

兒童一開始本身是沒有成熟是非觀的, 他從成人們有意無意的行, 語言, 神態等判斷, 形成自己的是非觀。由於他們單純, 他們只有簡單的對錯觀念: 父母責怪=錯, 父母沒有罰=對。所以一開始父母就要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教育, 早點認識錯誤。古人云: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對家長來說是要: 勿以惡小而忽視.

偷東西
原因:一般來說, 小孩偷東西有四種原因: 認為拿不是錯, 引起父母注意, 覺得好玩, 泄恨。所以本來不是一個品性問題。
  • 教育:家長要及時制止這種行為並趁熱打鐵對孩子進行教育, 不可以再犯, 之後要和孩子認真溝通, 不要因衝動厲聲懼色嚇壞了孩子, 使之不敢說話。
    1. 對於滿足需要而偷東西, 要教用正確方式得到物品。
    2. 對於心理需要(受注意)而偷東西, 要盡可能解釋自己對他們的愛, 讓他們感到有人關心。
    3. 對於好奇貪玩而偷東西: 要教育戲劇同現實的差別, 給予一些玩兒, 引導孩子興趣往別處。
    4. 對於嚴重的: 可以適當加以懲罰。
  • 未雨綢繆:不光是發現問之後才想辦法解決問題,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時時處處留心,可以將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是非觀引往正確的方向。
  • 適當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在經濟許可的範圍內, 讓孩子的合理物質需求得到滿足, 受到的誘惑就少, 做錯事的機會就會小, 反而是減少孩子犯罪的一種方式
  • 以身作則:家長們往往重視語言教育, 郤經常忘記自己的一言一行被孩子看在眼裡, 如果老是做一些貪小便宜不告而取, 孩子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 建立正確途徑:讓孩子合理需求都能透過正途得到, 減低他們犯罪機會。
  • 樹立心理警戒線:對孩子說說盜竊犯的下場, 讓他們明白這些行為的後果。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和認知教育不同, 它和生活切切相關。
  1.  直接教育和間接教育相結合: 課堂教育加上實例, 例如: 父母自己受傷後如何處理, 新聞提及的意外, 教育如何避免和善後。
  2. 表揚和糾正教育相結合: 孩子做錯要立刻指正, 做對要表揚。尤其是有後果時, 要利用不快的後果去教育孩子思考意外的起因, 後果, 如何避免.
真的沒關係嗎?
例子, 小明爸爸的家攪民主, 尊重孩子的想法, 只要不是嚴重到作奸犯科, 他都輕描淡寫地一句:沒閞係, 隨他去吧, 誰小的時候沒犯錯?事事都小事化無, 小明變得天不怕地不怕, 樣樣也認為沒關係, 遲到早退, 抽煙, 和小混混走得很近, 小明都以一句:"沒關係"回應爸爸的擔心提問。
當一個人不能做出是非判斷時, 就會用慣性思考指導自己的行為, 小明爸爸做了一個壞榜樣。
要建立孩子基本的道德框架, 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立定腳跟, 什麼事情該做不該做, 給孩子劃出大玫的範圍。也許家長認為子還小, 不會做什麼大錯事,但是這好比蓋房子打地基, 地基打好才能安全建設。
在成人世界, 事情不是黑白分明, 父母雙方可以有多種看法, 但在孩子面前, 尤其是和孩子自身有關的時候, 一定要統一口徑。
另外, 一定要樹立起孩子的敬畏之心, 不可以事事都無所謂的態度。
是非觀培養秒法
多幫助, 少指責: 要細心講解為什麼, 而不是用成人的意志強他接受。
製造衝突: 經常讓孩子處於一些需要自己辨別處理事情的環境, 可以鍛鍊他分辨是非的能力。
淡化絶對是非觀: 和孩子討論一些道德難題,多角度的探討分析故事, 讓他明白事物的好壞不是絕對的。
規則可以改變:當孩子玩遊戲的時候,鼓勵他們和參與遊戲的同伴協商改變規則, 避免養成僵化的是非觀。
支持參與換角色扮演:鼓勵孩子扮演其他人, 讓他從所扮演者的角思考問題, 有助於孩子養成多角度看問, 能夠接受化人觀點的能力。

    文摘 - 「這樣教孩子當然錯了」第六章

    永遠都要當主角 - 這樣的孩子並不受歡迎

    從心理學角度, 嫉妒是人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 發現自己在智力, 能利, 地位, 待, 外貌等等方面不如人家而產生失落, 羞愧,憤怒甚至怨恨的情緒.

    但是孩子來說, 他們心裡承受能力弱, 自我調節能力差, 當他們陷入嫉妒而無法自拔的持候嫉妒就會轉化為心理疾病, 形成不良性格, 導致種種惡性事件。

    嫉妒是雙刃劍, 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

    孩子過慣了眾星捧月的生活, 父母的過分誇獎會讓他忽視了自己的不足之處, 沒有及時對他潑冷水, 孩子便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所取得的榮譽。

    不是所有嫉妒都會做出惡行, 關鍵在於引導:
    1. 不給孩子過高壓力: 望子成龍,家長往往對孩子給予了極大期望, 但當孩子達不到父母要求時, 他就有可能去嫉妒能夠做到的孩子, 對性格產生負面影響。因此, 不要期望太高, 成績不是看分數的絕對值, 而是看孩子努力程度這個相對值, 如果盡了力就要表揚。孩子心理滿足度高, 產生嫉妒的可能性就小。
    2.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嫉妒是由於怠到自己不如人而產生, 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讓他認識到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使他感到自己有值得驕傲的資本, 就不會被一時的失敗打敗, 面對別人的優點也不會自卑。
    3. 不隨意進行比較: 每個孩子特點不同, 環境不同, 比較往往是不公平; 可以給孩子樹立目標, 但不必具體到某個人身上; 孩子是應該和自己比較, 讓他不斷超越自己, 產生自信。
    4. 樹立正確競爭意識: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 不能可能擁在所有勝利, 即使自己某方面超過對方, 對方的優劫並沒有減少, 他的價值依然存在; 要讓孩子懂得, 競爭對手不是仇人, 競爭只是提高自己的一個方式, 重在過程中自己的提升, 而不是結果的勝敗。
    5. 鼓勵團體活動: 孩子在家庭中很容易因為父母的愛護而變得任性, 以自我為中心, 要鼓勵孩子和發展水準相當的其他孩子進行團體活動, 讓孩子認識到團體中每個人的能力不同, 但是都對團體有所貢獻, 也促進孩子間的感情交流, 讓他們學會關心別人, 將心比心, 不讓嫉妒有發展的基礎。
    6. 主動和孩子溝通:讓不良的性格消滅在萌芽狀態。
    人人愛我, 我愛人人
    1. 轉移法: 要寵愛而不溺愛, 要有意識的將家庭注意力焦點輪流放在家庭各成員身上, 把孩子視作一個獨立的人, 與其他成人平等, 使他認識到自己並無特殊之處, 看到自己的時候也能看到別人。
    2. 榜樣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的行為, 如果父母言談也是以自我為中心, 那麽孩子很可能也就養成自我中心的思想。因此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盡量多角度地去看一件事情。對於揩公家油, 在外面占了別人便宜的事情, 也不要以得意的語氣議論。同時要關心家人, 孝敬老人, 以實際行動給孩子樹立關愛化人的榜樣。
    3. 交流法: 愛需要交流, 雙方只有理解才會關心。如果只有父母單向的愛, 孩子也就無法了解父母的情況, 也就不知道父母也需要關心, 如果連自己的至親都不能做到關愛, 那就更談不上其他了。
    4. 換位法: 藉由講故事, 玩遊戲或者比喻的方法, 讓孩子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 引導他們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 能夠打破孩子一貫以來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方式。
    5. 黟伴法: 多參加團體活動, 孩子才會有機會認識他人, 學懂合作的重要性。
    6. 修養法: 多給孩子講一些關心他人的故事, 鼓勵他讀有利於增強修養的書籍, 使孩子認識到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合理與危害性, 引導他們有意識地去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欲望, 把滿足自身願望建立在合情合理, 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

    文摘 - 「這樣教孩子當然錯了」第五章

    都是為了你--過度的遷就與溺愛只會害了孩子.

    自私是一種心理現象, 但人是理性的動物, 能夠調控自己的負面思想和性格, 能夠將這種自私的思想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在不損害別人利益的情下盡可能為自己著想, 這無可厚非。
    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 孩子受到家長的竉愛甚至溺愛, 就會滋生出自我中心的思想, 在沒有人和孩子爭奪的環境, 就很難主動產生分享意識.
    也有家長認為在這個社會中人還是自私一點好, 以為這樣就培養了孩子的競爭意識, 硃不知這些行為大錯特錯, 自私心理膨脹, 會導致強烈的佔有欲, 一旦目的不能達到, 就可能產生各種不正常的病態心理, 對周圍一懷有怨恨.
    自私也是人際交往的大障礙, 沒有人會願意和一個自私的人交朋友, 沒有朋友, 不能融入團體的人是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的。
    而人處於自私這種負面情緒中, 情緒難以愉快, 常年如則會傷神傷身, 導致各種精神上和身體上的疾病。

    你的孩子有自私傾向嗎?
    1. 對喜歡吃的東西吃個不停, 不會主動給爸爸媽媽吃。
    2. 喜歡強調「我的」這個概念。
    3. 做事斤斤計較愛講條件。
    4. 缺乏對弱小動物和老弱、殘障人士的同情心。
    5. 好勝心和嫉妒心強。
    6. 團體適應能力較差,沒有關係特別好的同伴。
    7. 做事猶豫, 缺乏果斷性。
    8. 多疑,認為大家的言行都是針對自己而發出。
    9. 喜歡收到禮物, 郤不送出禮物。
    10. 不體諒他人。
    11. 經常對父母提出要求, 不能滿足就會不高興甚至哭鬧。
    以果有五項以上, 孩子自私性格已經養成, 要立即糾正。

    方法:
    1. 重視平等: 將平等概念傳授給孩子, 讓他意識到自己並不特殊, 沒有權利要求大家為他犠牲付出, 自己也應該為家庭盡力。
    2. 提倡分享: 教導孩子尊重老人關愛父母, 鼓勵將自己的東西讓給自己所愛的人, 不要說:"你看爸爸給你買什麽?", 孩子會以為是專門買給自己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從一起玩的過程體驗快樂。
    3. 適度回報: 對孩子的分享行為作適度回報。
    4. 正視佔有欲: 不可迫孩子和別人分享, 如果孩子不願意, 家長要再教育.
    5. 管理欲望: 讓孩子知道不是每個願望都可以得到滿足
    君子不言利, 中國傳統文化至今影響著我們的教育方式, 有些家長會認為不應也不需和孩子談錢, 但沒有父母的正確教導, 孩子很難形成正確價值觀。親情是偉大, 不求回報的愛, 很多家長降低生活水平去買禮物, 久而久之, 孩子會視犠牲作平常或理所當然。

    管理孩子的欲望: 孩子一開始本身是不知道對錯的, 他只是表達一種本能「我要」, 如果父母有求必應, 就會給孩子不正確的暗示: 我的要求都應該得到滿足。適當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讓他們學會考慮把自己的要求是否恰當, 學會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要求.

    取得和管理零用錢:
    基本: 一定畀的部份
    +額外津貼: 表現良好
    +目標獎金: 達標 (e.g. 考試好)
    +加班費: 做EXTRA WORK
    +福利: 大事情孩子買不了的, 可申請由家長買

    鴉有反哺之義, 羊有跪亂之恩, 當父母無限度滿足孩子的要求, 不自覺當父母的府出理所當然。

    感恩是一種品質, 由內而外的情感,
    Yes: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
    Yes: 重視節假日: 在節日教導孩子送禮物或卡給相關的人, 比如春節向爺爺奶奶表逹敬意和祝福, 讓他們思考為什麽要這麼做, 引導他回憶這些人為他做出的事情, 養成孩子對對方的幫助和愛心存感激並付諸行動的習慣。
    Yes: 在對比中感知幸福, 可以帶孩子到孤兒院參觀, 引導他們幫助別人, 讓孩子在對比中體會自己的幸福
    No: 把感恩物質化
    No: 等有能力了回報: 不要老對孩子說「以後你有了錢要買媽媽好看的衣服」, 感恩是一種心態, 教育孩子隨時表逹對別人的愛, 比如自製禮物, 節日送上祝福, 都能培養他感恩的心。
    No: 不主動表達: 要鼓勵孩子主動去表達, 如果只限於心頭, 感恩的作用就少了很多, 生活的美好也要失色不少。

    --
    甘楓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enius and stupidity is that genius has its limits." - Albert Einstein

    2011年8月16日星期二

    文摘 - 「這樣教孩子當然錯了」第四章

    不是對, 就是錯 - 讓孩子不能客觀地認知環境與他人

    單純容易受傷害
    小菲媽媽講故事給小菲聽的時候, 總是將故事的角色分成好壞兩派, 大野狼是壞蛋, 小綿羊是好的 - 結果, 面對禽獸老師的要求也不懂得保護自己, 還以為要"聽老師話".
    • 正視性: 進行性教育不要扭扭擰擰, 也不要簡單粗暴, 平時如何講各種事物, 就用同樣的方法.
    • 教育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例如不允許別人撫摸自己, 親友也不可以.
    • 讓孩子告別簡單認知: 不要單純地將世界分為黑白兩色, 要多角度分析一個人, 好人可能做壞事, 壞人也可能做好事. 不要命令孩子一定要聽XXX的話, 讓他多做自己判斷.
    輕易說出我完了
    我們生活中的法律一直是按罪量刑, 給了罪犯悔改的機會.
    心理學指出, 人都會主動爭取更好的結果, 但是當人們認為事情已經壞到不能更壞的時候, 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 教育也不樣, 如果對孩子一直嚴格要求, 讓孩子以為一旦犯錯就萬劫不復, 那麽當他們真的犯錯的時候, 就有可能自暴自棄.
    1. 告訴孩子什麽是錯: 要指出錯在那裡.
    2. 告訴孩子錯了怎麽辦: 避免孩子犯更多錯來掩蓋錯誤.
    3. 培養良好品行: 平時要多講誠實的道理, 讓他養成說實話的習慣

    當孩子犯錯後, 家長教育的分寸
    1. 情緒控制:家長不可情緒失控, 破口大罵.
    2. 細心解釋: 讓孩子知道有什麽不好, 有什麽後果
    3. 如何改正: 提出彌補方法, 養成積極負責的心態.
    4. 積極表掦: 如果孩子主動承認錯誤, 家長要積極進行表掦.

    教孩子全面判斷一個人
    1. 每個人都會犯錯: 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判斷一個人並不是看他是否犯錯, 而是在於他犯錯的, 改正的態度和效果,最好用實例引導孩子判斷對錯,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2. 多角度評價: 多用呑發性語句引導孩子思考. 了解"事物都有多面", 不能單一說成好還是壞.
    3. 建立基本觀: 有的品德是必需的, 例如: 善良, 誠實, 不可以隨便退讓原則.
    4. 給予改正機會: 犯錯不要緊, 關鍵是改正, 讓孩子對人對事寬容看待, 不過於計較已經發生的事情, 而是看事物的發展. 養成寬容理解別人的習慣, 而不是執著於一件事, 一個細節來看待一個人.

    2011年8月15日星期一

    文摘 - 「這樣教孩子當然錯了」第三章

    聽話就是好孩子 = 讓孩子不能獨立思考

    教育孩子的方針就是"管和放", "管", 是管思想的發展, 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觀; "放", 則是放手讓孩子去經歷風雨, 讓化們在鍛鍊中成熟。

    培養孩子生活能力的六大方法
    1. 遊戲法: 將生活行為變成遊戲,例如:"我們來幫鈕子回到自己的家,一個對一個, 不要走錯門"
    2. 故事法:用故事講不學習生活技能的後果
    3. 錄影法:要求孩子拿攝影機錄下父母工作的情況加強興趣和印象
    4. 競賽法:e.g. 鬥快食飯, 鬥快著衫
    5. 引導法:引導孩子想出做事更好的方法而不會傷害他的積極性
    6. 獎勵法:做到技能要可有所獎勵

    沒有朋友的乖寶寶
    過份管制孩子, 強調學業, 會令他和同輩間失去共同話題, e.g. 小朋友總有頑皮的時候, 如果孩子經常表現不認同, 他的朋友只會離開他. 有些潮流玩意,家長也可適當給予, 不要視為無聊或浪費時間.

    「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 創造力的培養
    1. 遊戲法: 在遊戲中, 孩子可自由操作, 制定規則, 家長不要按自己的想法為孩子選擇遊戲.
    2. 動手法: 實驗中學習, 培養觀察能力和硑究能力.
    3. 過程法: 重視做事過程多於結果, 要引導孩子多角度地去看問題, 盡可能地用更多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思路限在定勢之中.
    4. 聯想法: 把生活中學到見到的事物連在一起, 鼓勵孩子進行這樣的"造物"探索, 表揚特別好的"造物"
    5. 加減法: 在原有事物上加或減, 例如兩張小毛巾縫在一起變大成浴巾使用

    孩子不是木偶人 - 訓練孩子面對突發(而家長未曾教過的)情況
    1. 善於引導孩子思考: "這樣做好不好?" "為什麽灰狼要吃小紅帽?", 要主動思考
    2. 留出思考時間: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惘", 有時孩子什麽也不做呆呆地望天, 其實是在進行自己的思考, 家長迫孩子轉做"正事", 會剝奪孩子的思考機會。
    3. 給予孩子鍛鍊的機會: 例如教孩子出門買菜, 告訴他買番茄就足夠, 不要指定價錢或攤位, 他們的結果可能不好, 但可以累積經驗, 這是書本裡學不來.
    4. 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孩子有許多好像無聊的問題, 家長要悉心解答, 或告訴孩子如何找到答案, 而不是加以斥, 否則會讓他喪失思考問題的熱情; 有時孩子做事不跟父母指示, 孩子是在獨立處理或另一角度處理問題, 家長不要生氣或責罵.


    2011年8月14日星期日

    文摘 - 「這樣教孩子當然錯了」第二章

    「不能輸, 只能鸁 - 讓孩子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得失」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失敗
    教會孩子正確看待挫折
    提供鍛鍊機會: 家長要敢於放手, 讓孩子自己去經歷應該經歷的東西,自然成熟起來
    適當批評和表揚
    1. 樹立榜樣 :不要對事情大呼小叫, 否則小孩會以為失敗很可怕
    2. 恰當賞識: 不是一味誇讚孩子, 有節有制, 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3. 賞識及時: 否則就失去了賞識的作用,
    4. 賞識的藝術:注意表達方式, 例如不要讚他終於追到某某的成績, 孩子只會感到自己比不上人.
    5. 合理要求: 應參考用齡孩子的水平, 不是個別方面特別優秀的孩子
    6. 積極溝通: 了解孩子的興趣, 好過強迫他學習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浪費時間.
    7. 鼓勵而不是批評:孩子失敗的時候, 家長不是和他一起唉聲歎氣, 而是以積極的態度對他進行鼓勵, 把談話的焦點放在改善, 總結經驗和教訓, 鼓勵他進行再次嘗試.

    2011年8月4日星期四

    文摘 - 「這樣教孩子當然錯了」第一章

    係圖書館借咗本書「這樣教孩子當然錯了-郭瑩瑩」

    「如果你告訴孩子錯誤的觀念/做事方法, 他們會用這種錯誤的觀念思考/做事。
    如果你用錯誤的方式對待孩子, 他們也很可能用錯誤的方式來對待他人。」

    第一章 諷刺和責罵會讓孩子的心靈蒙羞

    不是不可以罵, 只是不可以太嚴太多, 否則孩子會自卑. 自卑的十個表現
    1. 常年情緒低落
    2. 過度怕羞
    3. 拒絕結交朋友
    4. 難以集中注意力
    5. 經常疑神疑鬼
    6. 過分追求表揚
    7. 嫉妒、貶低他人
    8. 自暴自棄
    9. 迴避競爭競賽
    10. 面對挫折難以承受 
    點做好?
    1. 要攪清楚事情先指正, 唔好先入為主
    2. 即時指正,事後孩子就唔記自己做錯, 會覺得冤枉
    3. 不要在公共場合罵
    4. 批評的目的是教育,不要上綱上線地數落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壓力
    5. 語氣要平和, 不要輕易採用否定的評價
    6. 不應講: 笨, 蠢, 鈍, 窩囊, 不能, 不准 (要講該做什麼),比較,不如別人
    另外, 家長之間發生衝突, 情緒失控導致爭吵甚至扭打, 都會讓孩子形成不建全的心理, 對世界變得冷漠性格偏激. 家長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控制好情緒,盡量傳達一些友善親和的資訊,讓化怠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同時家長也要令自己開朗樂觀、積極向上,培養孩子的陽光性格. 如果一直在孩子面前拖怨這個抱怨那個,孩子會變得悲觀陰暗。孩子的性格是我們自己心理的投射,如困孩子變得陰鬱, 一定是父母身上出了問題。」

    做好情緒管理
    1. 不遷怒孩子
    2. 不在孩子面前爭吵 - 就算要當面吵架, 也要就事論事, 有商有量而不是互相攻擊
    3. 不賞罰無定 - 不要自己高興時就不罰孩子, 心情差就咩都唔順眼
    4. 不漠不關心
    5. 找好壓力發洩口
    6. 讓孩子清楚理解 - 家長發了脾氣要講對不起並解釋點解發咗脾氣.
    7. 學習管理情緒


    逆反心理 - 鬧得太多反會令孩子諗:「你當正我壞孩子, 我就壞畀你睇。」
    如何避免:
    尊重孩子 - 想法不同不等於頑皮
    學會溝通 - 不要以權威去壓制孩子
    以身作則 - 不要對自己寬容, 對孩子很嚴
    相信孩子 - 相信他們的理由, 適當畀孩子為家事作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