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7日星期三

文摘 - 「這樣教孩子當然錯了」第七章

不要緊, 沒關係 -- 無原則的寬容只會助長不良習慣

兒童一開始本身是沒有成熟是非觀的, 他從成人們有意無意的行, 語言, 神態等判斷, 形成自己的是非觀。由於他們單純, 他們只有簡單的對錯觀念: 父母責怪=錯, 父母沒有罰=對。所以一開始父母就要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教育, 早點認識錯誤。古人云: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對家長來說是要: 勿以惡小而忽視.

偷東西
原因:一般來說, 小孩偷東西有四種原因: 認為拿不是錯, 引起父母注意, 覺得好玩, 泄恨。所以本來不是一個品性問題。
  • 教育:家長要及時制止這種行為並趁熱打鐵對孩子進行教育, 不可以再犯, 之後要和孩子認真溝通, 不要因衝動厲聲懼色嚇壞了孩子, 使之不敢說話。
    1. 對於滿足需要而偷東西, 要教用正確方式得到物品。
    2. 對於心理需要(受注意)而偷東西, 要盡可能解釋自己對他們的愛, 讓他們感到有人關心。
    3. 對於好奇貪玩而偷東西: 要教育戲劇同現實的差別, 給予一些玩兒, 引導孩子興趣往別處。
    4. 對於嚴重的: 可以適當加以懲罰。
  • 未雨綢繆:不光是發現問之後才想辦法解決問題,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時時處處留心,可以將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是非觀引往正確的方向。
  • 適當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在經濟許可的範圍內, 讓孩子的合理物質需求得到滿足, 受到的誘惑就少, 做錯事的機會就會小, 反而是減少孩子犯罪的一種方式
  • 以身作則:家長們往往重視語言教育, 郤經常忘記自己的一言一行被孩子看在眼裡, 如果老是做一些貪小便宜不告而取, 孩子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 建立正確途徑:讓孩子合理需求都能透過正途得到, 減低他們犯罪機會。
  • 樹立心理警戒線:對孩子說說盜竊犯的下場, 讓他們明白這些行為的後果。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和認知教育不同, 它和生活切切相關。
  1.  直接教育和間接教育相結合: 課堂教育加上實例, 例如: 父母自己受傷後如何處理, 新聞提及的意外, 教育如何避免和善後。
  2. 表揚和糾正教育相結合: 孩子做錯要立刻指正, 做對要表揚。尤其是有後果時, 要利用不快的後果去教育孩子思考意外的起因, 後果, 如何避免.
真的沒關係嗎?
例子, 小明爸爸的家攪民主, 尊重孩子的想法, 只要不是嚴重到作奸犯科, 他都輕描淡寫地一句:沒閞係, 隨他去吧, 誰小的時候沒犯錯?事事都小事化無, 小明變得天不怕地不怕, 樣樣也認為沒關係, 遲到早退, 抽煙, 和小混混走得很近, 小明都以一句:"沒關係"回應爸爸的擔心提問。
當一個人不能做出是非判斷時, 就會用慣性思考指導自己的行為, 小明爸爸做了一個壞榜樣。
要建立孩子基本的道德框架, 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立定腳跟, 什麼事情該做不該做, 給孩子劃出大玫的範圍。也許家長認為子還小, 不會做什麼大錯事,但是這好比蓋房子打地基, 地基打好才能安全建設。
在成人世界, 事情不是黑白分明, 父母雙方可以有多種看法, 但在孩子面前, 尤其是和孩子自身有關的時候, 一定要統一口徑。
另外, 一定要樹立起孩子的敬畏之心, 不可以事事都無所謂的態度。
是非觀培養秒法
多幫助, 少指責: 要細心講解為什麼, 而不是用成人的意志強他接受。
製造衝突: 經常讓孩子處於一些需要自己辨別處理事情的環境, 可以鍛鍊他分辨是非的能力。
淡化絶對是非觀: 和孩子討論一些道德難題,多角度的探討分析故事, 讓他明白事物的好壞不是絕對的。
規則可以改變:當孩子玩遊戲的時候,鼓勵他們和參與遊戲的同伴協商改變規則, 避免養成僵化的是非觀。
支持參與換角色扮演:鼓勵孩子扮演其他人, 讓他從所扮演者的角思考問題, 有助於孩子養成多角度看問, 能夠接受化人觀點的能力。

    沒有留言: